| 2007年03月23日08:20 更新
| 瀏覽/訂閱電子報
The Gospel Herald
新聞總覽 國際 教會 事工 宣教 教育 文化 社會/NGO 生活 科技 專欄
使人和睦的人有福了,因為他們必稱為神的兒子。[太5:9]
新聞搜索 
Blessed are the peacemakers, for they will be called sons of God. (Mt 5:9)
 
首頁
新聞總覽
國際
教會
事工
宣教
教育
文化
社會/NGO
生活
科技
專欄
客戶服務
介紹朋友
設為首頁
加到我的最愛
廣告諮詢
讀者互動
投稿
聯繫編輯
聯繫我們
基督新報
關於我們
版權條例
網站管理
記者登入
 
Home > 宣教 > 臺灣

2007-03-12 09:52 Posted.

信望愛宣教 魏外揚詳述中國宣教史詩
「宣教的意義」是真正對生命、乃至另一個生命的認同。


會上,魏外揚教授引用了帖前1:3中的信、望、愛作為此次分享的主題──「信望愛宣教」。(圖:本報記者)

[本報消息]2007年可謂是「馬禮遜年」,在世界各地的華人地區都有舉辦各式的紀念活動,而在上週六在華神宣教中心舉行的分享會上,中原大學魏外揚教授(大學通識教育中心講師)坦言,沒有歷史的宣教是沒有根的。隨即,魏教授引用了帖前1:3中的信、望、愛作為此次分享的主題──「信望愛宣教」。

首先,魏教授開宗明義引述了馬禮遜的一句話,「在我不能,但在上帝都能。」開始了當天的演講,兩百年來西方宣教士不辭苦勞、前仆後繼地來到了中國,並在這片土地撒下無數的熱血、眼淚,以及他們的生命,而身在現今的我們,回顧過去看到了當日撒下的種子。

中西文化搭橋樑

這部分可以說是「無心插柳、柳成蔭。」1782~1834在華期間,馬禮遜在回英述職的兩年中,在英國創設了當時首所華文學校,他也成為首位華文老師,而戴德生的岳父台約爾也是那時候的學生,也因為有感馬禮遜的作為,於是立志學習印刷,來華並從事聖經、及福音單章的印刷。魏教授明言馬氏的工作對中國文化的傳承、發揚有極大的幫助,恰如《馬禮遜與中國文化論稿》中所談論的。

魏外揚教授表示,過去「漢語」與宣教策略兩者是密不可分的,而宣教士對於中國文化的輸出、與西方文化的輸入有著重要的作用,不僅增進了西方對中國文化的認識,也促使福音在中國本色化/在地化,諸如:理雅各、傅蘭雅等都是其中的佼佼者,而傅蘭雅更與徐壽在上海更創立了「格致書院」。

據悉,馬氏亦曾把他在華收集的一萬冊叢書運回英國,希望激勵當地學子們投入漢學的研究,足見他對中國文化的重視與認同。

全人關懷展新頁

昔日,宣教士在華創設了醫院、學校,乃至教會,魏教授坦言,這使得「中國」有了新的眼光,看出超越文化的盲點。他坦言馬禮遜晚年僅有幾個華人信徒在旁,但是在他的墓碑文中,卻刻有「百年後,必有百倍增長」的字句,據悉,1934年左右在華的基督徒約有數十萬人,但至今有近四千萬的信眾,足見他對中國未來的信心。

而馬氏的另一貢獻,就是著手翻譯華文聖經──《神天聖書》,這本1819年完成、1823年首刷出版的聖經己有一百八十多年,據悉,當時馬氏翻譯聖經共歷十二年、參考近二十四本譯本,…見足他到中國福音事工的熱愛。

另外,魏教授亦談及教會大學的興起,而當中赴美習醫的石美玉回國後,在中國成立了婦女會、並積極推動婦女教育,他強調,「真正的教育是愛、付出與奉獻。」

至於醫療傳道方面,伯駕(Peter Parker)、合信(Benjamin Hobson)、雒魏林(Willian Lockhart)、胡美(Edward Hume)及嘉可頌(Arthur Jackson)等都是先鋒人物,當中英人合信出版了首本中文醫學課本《全體新編》──介紹人體解剖學、又如雒魏林創設了協和、仁濟和博濟醫院,而在當時反教基地湖南長沙,「耶魯在中國」差會宣教士胡美就在當地設立醫院、學校,…來華不久,年青有為的劍橋大學學生嘉可頌亦在一次防疫中染病去世,那時方才27歲。

最後,魏教授強調,神揀選了他們作為我們的榜樣,而歷史也是在前人的犠牲中打下了穩固的基礎。

烽火歲月見真情

近代中國史,可謂峰火不斷,但宣教士卻沒有以此退縮,甘心留在中國與華人同甘共苦,…在二十冊的兒童繪本中,魏教授指出當中有不少的宣教士都經歷戰爭。

他以〈南京方舟〉魏特琳的故事為例,一生超過一半的時間都奉獻給中國,其在金陵女子大學任教期間,…保護學生、難民免於日軍的蹂躪,「如果能再活一次,還是要為中國人服務,因為中國是我的國。」更見證了她對中國人民的愛護,在她的回憶中,更揚言「烈士的鮮血是教會的種子」,正是她一席話使得教會在中國人心中佔有一席之地。

魏教授總結道,豐盛生命中充滿信、望與愛,「因信心所做的工夫,因愛心所受的勞苦,因盼望我們主耶穌基督所存的忍耐。」而現今中國大陸,雖然仍是共產國家,卻出版了不少宣教士的書籍,也豎立了宣教士的紀念銅像。

演講結束後,林治平教授補充,「基督教是『真實的故事』」,在整理這些宣教士的圖片中,不僅看見了他們的生命,信仰也得到了更新。他強調現今的宣教已經世俗化,宣教的意義,應該是真正對生命、乃至另一個生命的認同,以及上帝永恆旨意的落實。

版權聲明:本文版權歸基督新報所有。未經基督新報授權,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。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轉載,但須註明出處及鏈接(URL)。
宣教圖片新聞  
葛福臨佈道大會凝聚全港婦女承擔大使命
張佳音博士勉勵今日婦女信徒可以學習聖經中的榜樣:也許\我們在教會或事業上沒有很多發揮的機會,但我們在家庭可為主培育下一代,以致產生更多的提摩太」。 ... | more
  劉富理牧師挑戰宣教士以禱告爲重
  2004洛桑宣教大會完滿結束
  世界宣教論壇第二天--議題小組開始了!
   
 
 
興起學生運動:CM2007宣教大會韓國釜山引爆 2007-03-19
大馬OM挑戰青年離開「安逸區」體驗跨文化宣教 2007-03-16
華傳辦首屆「跨文化宣教訓練」 歡迎全球華人參加 2007-03-15
馬禮遜宣教講座第二場 - 中文聖經的故事 2007-03-12
倫大衛分享AWM回宣的過去、現況、未來 2007-03-10
   
RSS輸出
轉寄朋友
友善列印
改變字體大小
 
總覽 | 國際 | 教會 |事工 | 宣教 | 教育 | 文化 | 社會/NGO | 生活 | 科技 | 專欄
Copyright © 2007 www.gospelherald.com.tw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