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
|
|
Home
>
文化 >
影像視頻
|
2007-05-11 08:09 Posted. |
牧長肯定《奇異恩典》一股清流注入社會
[本報消息]眼見一幕又一幕議會的場景,牽繫著威廉•威伯福斯十八年生活的《廢奴法案》,當中歷經人生、政途,乃至信仰的起跌,唯一支持他的動力──信仰,伴隨著精神導師約翰.牛頓、好友、太太和志士等交織出一部時代交響曲。在現今商業利益抬頭的電影市場中,這部講述廢除黑奴的奮鬥歷程、而改編的電影《奇異恩典》彷彿一股清流注入現今的台灣社會。
在面對當前政局、社會,乃至人倫關係的混沌,作為基督徒究竟是隨波逐流、還是積極面對?早前參與試片的牧長們都紛紛給予正面的評價。少年得志的威伯福斯,正當前途一片光明之際,內心的信念卻催逼著他,正當他人生徘徊在從政與傳教之際,一句「你有使命要去實現。」約翰•牛頓牧師(《奇異恩典》的歌詞作者)給予他許多啟發及鼓勵,讓他決定繼續奉獻一生為人民服務。
教會聯合會朱台深牧師深受感動,說:「他選擇做『對的事』,而非做『想做的事』,活出了偉大而勇敢的人格形象。」而長老教會張德謙牧師亦在總會撰文指出,「他相信信仰的終極目標是『用行動改變世界』,而上帝給他的諸多恩賜是要他『為噤聲的人說話』。」威伯福斯之偉大,不在於廢除踐踏人權的奴隸制度,乃在於社會價值觀扭曲及政敵威脅之下,仍然秉持堅定的信仰,連續十八年在國會中,不畏毀謗及強權,為弱勢、受苦者而犧牲奉獻,朱台深說。
朱牧師繼言,台灣社會從不缺少短視政客,但缺高瞻遠矚的政治家;這塊土地不缺明星與英雄,但缺少帶路的領袖與典範。威伯福斯不畏強權的挑戰,「你們叫的再大聲,也壓不過民眾的怒吼」、「上帝造人,生而平等」至今仍然觸動大家的思緒,其高貴的品格、真誠相待的友誼、勇於挑戰不義的理想,朱牧師認為「它曾真實發生在更早民主的英國,只要我們心存真理、不放棄夢想,台灣仍然充滿著機會。若要為紛亂政治生態把脈,威伯福斯的信念無疑是一帖治病良方。」
此外,威伯福斯政途困難重重、舉步為艱之餘,勞累過度造成他健康的損耗,仿如一根刺扎在身上,不得已服用鴉片來麻醉自己,然而在信仰、親情及理想的支持下,他戒除了長久依賴麻醉藥物(鴉片)的習慣。在當今社會中,張德謙牧師形容,我們的生活不也是有戒不掉、卻又將其合理化的「癮」(如咖啡、藥、酒、上網…!?)關鍵是我們如何勝過它,它迷惑著我們,乃至對許多人造成影響。
最後,「我只要記得,我是大罪人,基督是大救主。」這席話出自牛頓牧師老年之時,乃至當時首相、兼好友的威廉•庇特在面對死亡的恐懼,也羨慕主角從信仰而來的能力。張牧師坦言,整部片子的鋪陳平實,不花俏也不玩煽情,然而在平凡中給人一種深深的感動,同時對於牛頓牧師回顧一生的信仰告白中,卻赤裸裸地回應他身繫兩萬多條黑奴冤魂的過去。
「奇異恩典,何等甜美,我罪已得赦免,前我失喪,今被尋回,瞎眼今得看見。如此恩典,使我敬畏,使我心得安慰;初信之時,我蒙恩惠,真是何等寶貴。」
張德謙牧師呼籲每位基督徒都應邀請未信者一同欣賞。當我們了解上帝在我們生命中給予的恩賜,將恩賜化為使命與行動,使之變成具體的恩典,不負上帝的託付,讓自己及他人的生命都因而改變,那麼我們才能在信仰中向上帝告白我們自己「曾經盲目,今得看見。」此外,不少牧長同工亦深感該片適合在上位者的省思、更新的作用。
|
|
|
版權聲明:本文版權歸基督新報所有。未經基督新報授權,任何印刷性書籍刊物及營利性電子刊物不得轉載。歡迎非營利性電子刊物轉載,但須註明出處及鏈接(URL)。
|
|
|
|
|
文化圖片新聞
|
|
|
|
|
|
更多新聞 |
|
|
|
 |
|
|
|